Address
304 North Cardinal
St. Dorchester Center, MA 02124
Work Hours
Monday to Friday: 7AM - 7PM
Weekend: 10AM - 5PM
氣喘、過敏性鼻炎、新冠多次確診、異位性皮膚炎和乾癬等等,這種類型的人都容易在入秋之時,症狀復發或加重。因此秋季養生是恢復人體臟器功能的最佳時機,並且可以儲存對抗寒冬的能量。
秋天是從立秋開始到立冬結束。所以建議好好把握即日起至11月7日秋日調養的好時機。再根據《黃帝內經》<四氣調神大論>,劉家如整理出好操作的秋季養生原則,落實在生活中的5大面向:
1.飲食
忌:辛辣、燥熱食物。例如:辣椒、煎、炸、零食餅乾、洋芋片等。
宜:多喝水以及多吃滋潤及酸味甘味食物,養肺兼顧脾胃。例如:水梨、百合、白木耳、枇杷、蜂蜜、檸檬、烏梅、白蘿蔔、南瓜、山藥、蓮子、柳橙、楊桃、無花果等。中藥材方面,例如太子參、沙參、玉竹、杏仁、枸杞、大棗等可適量加入藥膳中。
●立秋開始是氣候陰陽交接之時,亦是轉骨的好時期。正處發育期的男孩女孩,可以好好把握。
●注意秋季食療只宜滋潤及適量滋補,跟冬天吃補形式不同,否則身體更燥熱,適得其反。
2.作息應早睡早起
因早晚溫差大,所以白天需帶薄外套以防寒。
3.避免情緒起伏
神志要盡量處在平和安寧狀態,可收斂精氣。劉家如建議,可練習吐納、冥想,來穩定情緒。另外可多吃含色胺酸的食物,例如:牛奶、起司、鮭魚、堅果、燕麥,搭配B群可更助眠。
4.勞動要節制
避免劇烈運動,工作要減量,少出大汗以防津液耗散。
5.穴道按摩
如按壓迎香、合谷穴,及輕敲百會穴等。
能有效地滋陰潤燥、健脾養胃,幫身體更好地適應秋季氣候變化。根據個人體質和口味,可以適當調整食材,保持飲食的多樣性。
百合、白木耳、蓮子、玉竹、龍眼肉、紅棗、冰糖適量,煮成甜湯,或加小米煮粥,可以潤肺養顏美容。
太子參或西洋參、沙參、玉竹、白木耳、百合、紅棗、枸杞,煮成湯或粥品,對平時體質偏虛的人更適合。
可加適量冰糖,對於感冒後期乾咳或久咳不癒者適合。
健脾益氣,補虛強身。
調理秋季的脾胃。
可緩解秋燥,潤腸通便。
資料來源:https://health.tvbs.com.tw/tcm/349104